
微信公众号
暑期过半,有假放的人都在忙什么呢?八妹身边的00后朋友们,有的在外地访学、实习,有人已经从旅游到杭州啦,还有人发社交平台要去追偶像演唱会。
早就听说与内地相比,香港最大的特点是物价贵,随便一家门店吃一顿简单的午饭就要50港币左右,前段时间,“香港赚钱深圳花”的话题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最近正好有三位香港大学生来实习,八妹虽然不能亲身体验,但和她们聊了聊,也对香港和内地消费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来看看,在香港00后眼中,两地消费究竟有哪些异同吧?
@欣欣, 21岁 “价格实惠公道送货快,谁忍得住在内地不购物?反正我不行。”
自从来了北京,我几乎每天都在收快递,淘宝啊、拼多多啊这些就没断过,价格实惠公道还非常快,有的下单一两天就到了。
香港版淘宝有个功能比较特别,叫做集运,也就是买很多个快递(支持不同店家),先寄到集运仓(我一般用的是广东东莞的集运仓),等到齐了之后再支付跨境运费进行合包。集运仓会帮我们合成一大个蓝色快递再寄过来(如图),一次性拆很多快递。
通过集运的方式,运费可以便宜很多,但同时时间也比较久,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
集运有多种方式能选择,比如菜鸟就有直运标准、直运快捷、集运标准、集运快捷,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寄去集运仓,集运柜或者家门口(如图)。
最奢侈的就是快捷直运到家门口,而我这种舍不得多花钱的,当然是选标准集运到集运柜自己去拿啦。
在香港快递也有很多限制,比如喷雾、隐形眼镜这些都不能运。我有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美瞳快用完了想补货,但是淘宝短时间到不了,去门店买又好贵,一两百一盒,淘宝才几十块钱一盒。但在内地就可以随便买买买,两三天就收到了还嘎嘎便宜。消费欲望真的控制不了一点!
在内地,我发现很多消费品牌在香港没见过。蜜雪冰城、探鱼、霸王茶姬这些在内地很火的店也是最近两年才有,以前想光顾这些店都要去深圳,现在香港就有了还是蛮开心的,虽然价格比内地贵多了。
还有那种仙女棒、摔炮什么的,过年真的超级想玩,但是香港不让卖烟花,每次看到内地路边可以买到仙女棒玩,真的是狠狠地羡慕了!
比如出行,不像香港要跟别人抢交通工具,在北京有网约车,不同价位的车可以选,除了早晚高峰大部分的时候很好打车,有需要能打车去不同地方。香港生活节奏很快,竞争也很激烈,每个人在路上看起来都行色匆匆,而北京在一些老城区,还能看到有人在路边遛狗,感觉很悠闲。
城市氛围这点从建筑物上也能看出来。北京很多景点都是中式风格的设计理念, 感觉很有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北京最著名的景点如故宫、颐和园,不仅能看到中国人参观,还能看到不少外国人。尤其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穿着中式服装游览拍照,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会给人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恍惚感,这种文化的厚重感在香港是很难体会到的。
当然了,最近正值暑假,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热门景区都很火爆,比如环球影城等,门票得提前预订,有好几个想去的地方差点没抢到门票。
除了著名的景点外,还有不少能让人休息的地方,比如咖啡厅、图书馆等等, 有些地方是免费的,不需要购买门票就能进去,非常方便。
在北京吃饭还是很方便的,有各种大商场也有街边小吃,吃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宜,不过好处是有很多网站或者短视频平台都可以团购优惠券。每到景点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大众点评上看看有没优惠券,在网上先买券再吃饭,也是我们的省钱小妙招,而香港是没有这些优惠的,所以相比而言餐厅吃饭还是挺便宜的!
北京有很多特色小吃和工艺品,逛景点当然少不了买纪念品和特色美食带回香港。虽然对比在香港购买,北京只是便宜了一点点而已,我打算购买一些糕饼回去,当作是伴手礼回去赠送给家人和朋友。
有些年纪轻的人喜欢逛的展览,我一直以为内地的门票比香港便宜,但是没有想到还要贵,看到价格的时候真的哭了,好贵啊!最近在小程序里购买了Molly展览的门票,居然也要79人民币,是认真的吗?
北京的商场也很适合年轻人逛街和购物,记得有一次在逛街的时候有不少摄影师询问我能不能街拍,在香港的话这是需要收费的。我也趁着这个机会拍摄了不少照片发在朋友圈呢, 哈哈!
以前在香港,我每天不是在外面吃就是在家里吃,点外卖都要自己亲自去拿回家,好麻烦。自从来北京,我几乎天天都会叫外卖,外卖真的很方便实惠。
每到吃饭时间,我和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开外卖平台看看有啥便宜的外卖,每次都会忍不住想要消费,看到好多家都想吃,因为太太太实惠了。外卖对于我这种有价格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真的很友好。
一碗小面可能就收外卖费七八块,基本上所有的餐馆都要购满六十才给配送,不然就要自己补。我记得有一次叫熊猫外卖回家的时候没看清楚,拿到手才发现要补二十多,那可是一杯奶茶的钱啊,我都傻眼了。
不像在内地,有时候订十几块的外卖都可以免配送费。而且必须得说,内地的外卖包装也做得很好,有酱汁的盒子都会用保鲜纸包住,相比起来香港的包装就差一点细心。
菜品方面,香港大部分餐厅都是连锁店,种类很多,中菜、日料、韩料、越南粉啥都有。但可能是生活太久了,都有点吃腻了。在北京我发现有很多小餐馆,现在也流行各种各样的健康餐,对我来说还蛮多选择的,很新奇很享受。
服务方面差别也很大,香港餐饮业很追求速度,所以很多时候服务员都会比较冷淡,对人爱搭不理,但还是有很热心的人啦,不过只是少数。北京这边吃饭或者干其他,服务人员会让人明显感觉更热情。
除了吃饭,一些年纪轻的人喜欢的美甲等也真的好便宜。比如美团上只要九十多就有半贴美甲款式任做,香港至少要几百块。我上个月在香港做了一个本甲美甲,很基础的款式也花了二百多块,香港美甲拜拜了,以后再也不见!
交通方面我也蛮多感慨的。来之前听别人说,在北京打车比坐地铁的通勤时间还要长几倍,可这一个多星期我们都是打车去上班的,不了解是否是公司在二环的原因,并没有想象中的塞车,体验感很好很方便。
我们每天打车通勤时间大约20多分钟,差不多二三十块钱,在香港同样的距离可是要差不多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块之间,这差距可真是太大了。在这边可以疯狂打车,回到香港就要老实坐地铁和巴士了,我会很想念这边打车便宜的日子。
欣欣、婷婷、小敏她们来内地实习每天快递收不停,看似是败家,但其实是在省钱。
除了物价让她们大开眼界,支付的便捷也让他们印象非常深刻。这次她们来北京,也习惯了线上支付,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去换成人民币。
现在线上支付的方式也慢慢变得受香港朋友的喜爱了,欣欣说她家过年的时候也流行在家族群里抢红包,但是不同于咱们日常都使用线上支付,平时她们消费的话是线上支付和现金两种形式,有些菜市场和店里只可以使用现金。
从这几个香港00后的视角,八妹好像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京,至少北京给人的印象也不再只有“烤鸭”和“故宫”了。最让八妹惊讶的是,北京竟然也有让人觉得节奏慢的时候啊!
这三位可爱的00后很快将结束实习回到香港了,她们说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来得及去,比如新疆、西藏、成都、杭州等等,她们还没体验骑马、没有坐火车去、没有穿古装去景点打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