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2025 年 2 月,本对智能眼镜这一概念「不以为然」的我买了自己的榜首副智能眼镜——雷鸟 Rayneo V3,过上了「头顶正摄像头」的日子。与我此前通过隐形眼镜+太阳镜方法体会的智能眼镜不同,这副 Rayneo V3 被我配上了与一般眼镜相同的、有度数的蔡司镜片。
这也意味着这副 Rayneo V3 对我来说不再是太阳眼镜那样可有可无的「数码配备」,而是一个每天都要高强度运用挨近 18 小时的日子必备品。那么在长达 3 个月的深度体会后,我对这款眼镜又有何点评呢?或者说,我是否懊悔最初花大价钱买的智能眼镜呢?
在评论「是否懊悔」这种严厉论题之前,咱们先来聊聊三个月长期体会给我带来的全新「心得」。
在三个月前的评测中,我并未对 Rayneo V3 的 AI 才能给出好评——其时的 Rayneo AI(小雷)仍是一个十分初级的大言语多模态模型,不少功用都还不完善,比方对话缺失上下文联络和回忆才能。对其时的 Rayneo V3 来说,与其评论「小雷」能做什么,还不如根据其 AI 才能,评论「它未来能做什么」。
首要值得必定的是, Rayneo 在曩昔三个月内给 Rayneo V3 推送了很多更新,其 AI 功用、才能鸿沟和安稳才能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惋惜的是,我实在运用小雷(眼镜 AI)的时间少得不幸,只要在每次 OTA 后会体会一下新功用。之所以把小雷「打入冷宫」,原因大约能分为两点。
首要,Rayneo V3 的 AI 交互只要音频输出这一种方法,而 Rayneo V3 敞开式的扬声器规划也不太合适在户外运用。即便在 App 里将音效形式调整至「汹涌」,并将声响调至最高,在敞开环境下也较难听清耳机里的声响。通过三个月的体会我乃至探索出了一套 Rayneo V3「专属」的听音方法——将左手手指并拢,罩住左面镜腿和耳朵。
其次,Rayneo V3 的电池续航时间也不足以支撑全天屡次的 AI 恳求。和三个月前评测中说到的那样,Rayneo V3 在我手里一天至少要充电三次:榜首次从出门上班用到午休,第2次从下午上班用到晚饭,第三次从下班用到睡觉。
这种并不富余的续航时间,无法让我把 Rayneo V3 当作一个安稳的 AI 硬件。事实上,大多数时分我都把 Rayneo V3 当作一个「智能硬件」而非「AI 硬件」来运用——只要在需要用眼镜拍视频时,我才会给 Rayneo V3 开机;其他时分,Rayneo V3 对我来说便是一个「略微厚重」一点的一般眼镜。
已然说到了续航,那咱们就顺着续航的方向说下去。在此前的体会中,我说到过 Rayneo V3 的三大运用场景:AI、拍照、耳机。AI 的问题刚刚咱们已说过了,而在视频拍照方面 Rayneo V3 的体现适当的好,除了快门推迟之外无可挑剔。
但假如你想把 Rayneo V3 当成耳机,其续航的短板就又呈现了。在之前的评测中,我说到 Rayneo V3 每播映 2 分钟的歌曲(蓝牙形式且断开网络)就会耗费 1% 的电池。但考虑到实在的状况,眼镜的电池往往只能保持约 90 分钟的播映时间。当然,Rayneo V3 能够边充边用,但突兀的充电线只会损坏 Rayneo V3 「低沉」的外观,就像把正在充电的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相同诙谐。
更重要的是,Rayneo V3 的「耗电」并不只是体现在「AI」「拍照」「播映」这三大场景下,即便是只保存蓝牙衔接的待机形式,Rayneo V3 的电量也无法从出门上班坚持到下班回家。
乃至为了敷衍潜在的拍照需求,在后两个月里,我大多数时间都会自动关机 Rayneo V3,用回 AirPods Pro 听歌,以「自断武功」的方法,确保在需要用 Rayneo V3 时(车载视角拍照、AI 录音)能有满意的电量。
那么在三个月的长期体会后,我有没有懊悔最初买了智能眼镜呢?说实话,有一点。
但我懊悔的并不是买了智能眼镜,而是把智能眼镜当作仅有的眼镜。在我买了 Rayneo V3 后不久,我的朋友也在我的带动下买了 Rayneo V3。但和「全面拥抱智能化」的我不同,这位朋友聪明地给 Rayneo V3 配上了偏振太阳镜片——平常仍旧用「非智能眼镜」,只要在骑车或户外活动时,才会戴上 Rayneo V3。
因没有长期佩带的需求,Rayneo V3 在他手里有着满足的充电时间,不会像我手里的 Rayneo V3 那样用到没电也没时间充电。也正因他运用时不需要忧虑充电的问题,虽然他用的时间并不长,但 Rayneo V3 却能在他手里发挥出 100% 的功用。
当然,受航时困扰的并不只要 Rayneo 一家品牌。为了在安全性、舒适性、本钱之间获得平衡,一切智能眼镜品牌都必须在续航时间方面有所取舍。只不过就现阶段的状况来说,智能眼镜的续航时间还没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但在我看来,智能眼镜品牌也绝非走到死路。五年前,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相同绰绰有余。为了应对手表的续航问题,部分智能手表品牌提出了「双模」的理念——除了全功用的智能手表外,还有低功耗的「手环形式」。
而在智能眼镜品类,「双模」形式相同适用:品牌能够在惯例的「全功用」形式之外,供给一个超低功耗的纯蓝牙形式,只供给蓝牙耳机的功用。从运用户得到满意敞开式音频的需求开端,培育用户运用智能眼镜的习气。
究竟从用户视点看,智能眼镜要想实在日常化,离不开对实用性、续航体现、佩带舒适度和价格门槛上全面优化。只要当它满意轻、够用、好戴、不贵,才可能从「高科技玩具」转变为人人都乐意每天戴的刚需设备。
话又说回来,智能眼镜职业还处于开展的初期,与其严厉批评,倒不如多给一点耐性。究竟智能手表从「蛮荒」到遍及化了将近 5 年的时间,而关于处于开展初期的智能眼镜来说,这么早就给智能眼镜判死刑,的确言之过早。
期望在未来,智能眼镜品牌能多重视眼镜自身,在着重 AI 体会之前,先让眼镜从尝鲜的数码新品,转型为每天都能用得上的日常配备。究竟相比起「看见未来」,让用户能时间看清眼前的事物,不必把眼镜收起来充电,才是智能眼镜的「根本素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