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今天,消费级 AR 品牌雷鸟创新宣布相继完成 B+ 和 B++ 两轮融资,由嘉兴南湖科盈、嘉兴南湖嘉新创禾、无锡惠开正合、无锡惠山科创等多家投资。至此,雷鸟创新在 2024 年共完成 3 轮融资,总融资额已超过 5 亿元。
据了解,此次融资资金将大多数都用在 AI+AR 研发技术、AR 产研制造基地扩建。此前,钛媒体APP 曾独家披露,雷鸟 XR 整机研发制造总部将在惠山经开区落地,在无锡之后,雷鸟将以长三角为中心,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产研中心和生产基地。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 CEO 李宏伟表示, 伴随着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AI 大模型的加速推进,以及供应链成本进一步下探,AR 眼镜产业正迎来市场爆发的关键节点。此次融资不仅助力我们在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的升级,也将推动我们逐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去年,Apple Vision Pro 的发布,激活了整个 XR 市场。从 MR 到 AR,此前较为沉闷的产业也有了更多的活力。而从投资市场的反应来看,多位投资人均对钛媒体 APP 表示,苹果的入局,将以指数级的速度让大众熟知这一个市场,而不单单是极客用户专享。从国内多家企业的表现来看,融资也是一轮接着一轮,趁着行情好的时候多积累资本。
距离上一轮融资仅半年时间,雷鸟便宣布了 B+ 和 B++ 两轮融资。对此,李宏伟表示,这是计划之内的事情。
AR 行业现在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所以研发等各方面的投入,我们仍旧是希望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当然,这里面大环境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波动,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时候融资节奏快一点,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此前引入的资金,此次雷鸟 B+ 和 B++ 两轮融资的资方背景则是政府,这点也和雷鸟自身的产业布局有关。 因为 AR 生态是一个总实力的竞争,是一个对生态依赖比较重的产业,包括对上游核心的元器件、核心的算法各方面相互的依存都比较重。
李宏伟对钛媒体 APP 解释称,AR 的光学是很重要的,它很依赖精密制造,长三角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积累,也有很成熟的产业链,包括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Micro LED(JBD)、Unity 这样的公司在这个区域。跟无锡和嘉兴的合作,第一是在这个产业方向上的布局和决心很明确,跟我们的想法也很像。另外,他们响应的速度、契合度也很高。
据了解,雷鸟创新在长三角地区落地了两大研发制造总部,将继续开展全彩 MicroLED、SLAM、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逐步扩大在消费级 AI+AR 的技术优势,形成竞争壁垒。随着两大总部的落成,雷鸟创新还将实现光机、整机的自研与自产,为 AR 眼镜的大规模量产铺做好准备。
公开资料显示,雷鸟创新成立于 2021 年年底,是一家同时布局 BirdBath 与光波导技术,且具备光引擎自研及量产能力的 AR 整机 + 生态品牌。从成立至今,雷鸟在产品、经营以及市场上,经历了从 0-1 的成长阶段。
在李宏伟看来,从成立到发布第一款产品再到成为国内市场的第一名,雷鸟在产品、技术和营销方面证明了自己,算是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积累。现在,雷鸟正在经历从 1 到 10 的过程,希望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在大众市场的快速破圈,并构建整个系统性的优势,通过对产业上下游的布局,在生态上获得一个更为综合性的优势。
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三点,一是建设非常好的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小批量、高成本转向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会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给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多承担得起的 AR 产品;二是构建技术壁垒,更好的工程化,比如雷鸟 X2 是 119 克,即将发布的 X3 就 60 多克,它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提升,包括光机以及整个产品化的提升;三则是上下游产业生态的建设,在当地的布局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在一个地方聚集了上下游的关键企业之后,大家的协作、绑定也会更深入。
从雷鸟的布局以及整个 AR 行业动态来看,整个产业的发展仍是一直向上的。但结合过往的变动来看,无论是 AR 还是VR、MR 都经历了多个高峰和波谷。毫无疑问,这一轮的崛起是苹果带来的,市场也都在看苹果在终端的反应。只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Apple Vision Pro 从今年年初的热抢,到之后的沉寂,并未如部分人所预想的那样,成为像 iPhone 一样的革命性产品。
面对市场以苹果为标尺的态度,李宏伟有自己的看法。 它的销量是不是算成功,我觉得要平衡来看,从它的价格和目标市场空间来看,我认为这个销量还可以,因为 iPhone 第一代在第一年也就卖了 100 多万台。它可能对市场有一点这样的影响,但我认为这个负面影响不会太大,正面影响反而更大。
对于 Apple Vision Pro,李宏伟的评价是介于是与不是革命性产品的中间,现在由热转冷,很重要的原因是 Vision Pro 做的是 MR 产品,VR、MR 的核心逻辑就是提供一个非常极致的体验,它不是提供一个可以 24 小时或者 10 小时连续使用的体验,因为它的体验很极致、刺激很强,所以你没办法持续很久使用。
大家期待苹果做的是把整个 XR 的生态带动起来,这里面更重要的是 AR 生态,AR 才像真正的手机,才是一年能卖十几亿台的产品,是一个通用计算平台,是一个 24 小时能用的产品。从这个大的视角来看,如果大家期待苹果用 Vision Pro 把 AR 产业或者以 AR 为核心的 XR 产业带动起来,那它确实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接下来就要看苹果发一个真正的 AR 的产品,或者 AI+AR 的产品,才会达到那个效果。
在他看来,苹果还在加大对 XR 领域的投资,各个企业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到时候大多数人应该会看到成果,对这件事情不用担心。
当下,分体式 AR 眼镜的技术相对成熟,多采用 Micro OLED 屏幕搭配 Birdbath 光学方案的组合。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 年上半年,采用上述组合方案的 AR 眼镜销量占比为 75.2%。
公开信息显示,雷鸟目前在售的产品包含 BB 和光波导两种方案。从目前的市场来看,BB 作为主流,被更多用户所熟知以及使用。比如前段时间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就引发了一轮 BB 方案 AR 眼镜的热议。对比之下,光波导眼镜由于成本和成熟度上的原因,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和销量并不多。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采用 Micro LED 屏幕 + 光波导方案的 AR 设备占据了整体市场的 13.3% 份额。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体式产品不断增多。李宏伟认为,大概在 2026 年、2027 年,光波导眼镜的销量会超过 BB 眼镜。
钛媒体 APP 了解到,雷鸟在年底前将发布新一代光波导眼镜 X3 系列,在轻量化、显示、算力、人机交互等使用体验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不仅如此,这一次的产品战略也有所变化,可能会出现多个版本。 相较于上一代,得益于全新设计的光引擎的设计及量产工艺,X3 系列的全彩 MicroLED 光引擎体积较前代下降了近 50%,光机量产良率提升至 95%,重量将下降至约 60g,航时较上一代提升了近一半。
对此,李宏伟对钛媒体 APP 表示,AR 行业不像 VR、MR,在 Apple Vision Pro 之前就已经有代表性的产品。这一次计划推出多个版本,也还是为了有一个体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产品,在各方面,尤其是在光波导上面是一个非常领先的产品。
除了 AR 眼镜,雷鸟日前还和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在年底推出全新的 AI 眼镜。AI 眼镜由于更贴合日常佩戴的眼镜,加上有音频、拍照、AI 大模型的加持,整体的体验更为新颖。最近最近一段时间,AI 眼镜的热度也是超过了 AR 眼镜。
我觉得在最近一两年,AI 眼镜的销量会比 AR 眼镜大,并且大很多。但是到 2027 年之后,AR 眼镜的量会超过 AI 眼镜。 李宏伟说道。
至于 AR 品牌要不要也去做 AI 眼镜,李宏伟认为,不是说必须要做 AI 眼镜,才能实现做 AR 眼镜。 从行业用户的角度来看到的事实是这个样子,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不是必然经历这样的过程,我觉得不一定。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 XR 当前的发展过程中,AR、MR、VR 等多种形态仍会并存,只不过受众、场景和市场会更加细分。比如,VR 会更像游戏机,MR 会更像 PC。李宏伟也给出了相似的观点,MR 接下来可能会应用更广泛一点,VR 会在一段时间以后更聚焦在核心的游戏上面。
不过,有一点是李宏伟一直坚信的,那就是 AR 眼镜是下一代的手机,它会每年有十几亿台的销量甚至更多,作为通用计算平台,承载更多的场景。 未来,传统眼镜也将会被 AR 眼镜所取代,当然也可能是并存的状态,既有传统眼镜也有 AR 眼镜,就像是智能手机一样,假如没有的话,就没办法体验到这个时代的基本的建设。
微信公众号